(通讯员 杜敏)培根铸魂传薪火,强国建设书华章。10月10日下午,韩国av女优
在信远一区117教室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线下集中学习,学生党员以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集体观看由教育部思政司主办,相关高校师生党员共同录制的2025年高校党组织示范微党课第四讲《聚焦科技支撑力 共筑教育强国梦》,韩国av女优党委书记宋刚锋主持。

本次微党课聚焦“科技支撑力”,呈现高校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产学研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作为,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高校力量。微党课结束后,宋刚锋作总结讲话,他说,此次微党课集中展示了4所高校,特别是西电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挺膺担当与科技成果,韩国av女优党委专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线下集中学习,就是要进一步引导师生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领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积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实干实绩实效服务区域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韩国av女优将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建设,扛牢政治责任,加强思想引领,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集中学习制度贯通机制,筹备好韩国av女优第三次党员大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为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建设做贡献。

支部书记董广志:作为一名基层师生融合党支部书记、材料学科的教育和科研工作者,此次同时聆听了就职高校和求学母校等四所高校的示范微党课倍感振奋。任小龙书记、郑晓静院士等主讲人的报告,让我更加明确了科研工作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科技创新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教育科研要融入强国建设实践。我们也将吸收党课精神,传承弘扬优秀校风校训,聚焦光电子信息材料创新,推进产教融合育人,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贡献自身力量。
青年教师李沛沛:此次微党课深刻揭示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下,我们所面临的科研范式深刻变革,以及将自身发展融入“国之大者”的迫切要求。党课中强调,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的关键引擎。这让我深刻反思,作为西电的一名青年教师,我的科研工作应主动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勇于打破学科壁垒。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为学校电子信息材料学科的发展、为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辅导员刘男:观看完微党课我感触很深,作为一名研究生辅导员,我依托“党建+科研+实践”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引领,以“研途引航”“学风涵养”等举措为抓手,通过搭建研究生科研交流平台、树立科研榜样典型、职业生涯指导等举措,持续推动研究生科研学习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激发研究生的科研热情与使命担当,引导研究生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国家战略发展,助力研究生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中实现科研价值与个人成长的双向统一。

博士生张耀文:观看完这期微党课,我深刻体会到高校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党课揭示的“创新-育人-产业”一体化链路,指明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使命。各高校的实践案例令人振奋,共同彰显了党组织在引领颠覆性创新、攻克“卡脖子”难题中的关键力量。作为时代一员,我更加明确,必须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大局,共同铸就民族复兴的“教育引擎”。
硕士生郭泽旭:观看完这期微党课,我内心深受触动。作为一名党员,我对党课中西电将党组织建在科研团队、服务国家需求的实践上感到分外亲切。微党课中的案例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党员的身份和科研工作者的使命是天然融合的。个人的研究课题要始终对标国家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青春在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本科生邱鑫:今天下午的微党课让我心潮澎湃,更感使命在肩。党课深刻阐释了科技赋能教育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知识讲座,更是一次思想的动员。我深刻认识到,党员身份在新时代科技浪潮中意味着双重责任:既要自身刻苦学习,勇闯科研“无人区”,也要主动作为,比如在支部内组织技术研讨,帮助同学跨越“数字鸿沟”。我们必须将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志气上,真正成为教育强国梦的先锋力量。